财务自由: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和选择权
- 建立正常的财务观念。我过去的认知和行动造成了我现在的财务状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并没有建立正确的财务知识。我会买几千块一件T恤,几万的电脑,会买大几十万的跑车,陷入各种欲望驱动的消费陷阱。会给各种人以各种原因借出去几百万,至今几十万没收回来。很长时间都信奉活在当下,几乎主要白金信用卡都办过,各种低息信用贷也都用过。对待投资,仅有的认识是炒股,认为那是业余对专业人士的零和博弈。财务目标?可能还没我想中彩票想的多。
- 我命由我不由天 vs 宿命论。宿命论特质一就是怪外部环境,不断抱怨,从不改变。怪自己投胎差,没有生在发达国家/一线城市、好的时代、有文化的父母、好的学校等等。特质二是合理化。特质三阴谋论,觉得别人的成功都是运气、送礼、家里关系等,却看不到这些因素只占很小比重。
- 你日常所有的决定和行为是让你离财务自由更近还是更远。买豪车、频繁换车、不存钱、消费没有数、毫无经济金融知识、借钱给各种大概率还不上的人、投资那些自己都不懂的东西、为了面子花钱。
- 认知:钱的本质是社会资源。拥有的钱越多就能换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财务自由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和选择权,不必为了满足生活必须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 意味着再也不用为了碎银几两而委曲求全,可以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 意味着家人可以生活的更好,不用害怕疾病、失业。
- 意味着可以在每个地方住上几个月,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
- 虽然大家的时间都是一致的,但你可以用钱去买别人的时间,因此不同人之间时间是存在长短和效率。
- 衡量:首先应该是财务自由而非财富自由,盲目追求钱的数量是没有尽头的。所以财务自由的目标不应该是一个具体钱的数字,而是一种让你觉得有意义能为之奋斗的状态,找到那个自由后还能愿意持续去做的事情。自由的关键在于可以自主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放任自己欲望膨胀。比如下面四种自由选择中,并没有优劣和对错,但可以追求更多选择,比如我当前实现了选择二,在追求选择三途中,我不怕选择三是否能达成,也不怕失去选择二的一切,因为有选择一可以为我托底,我也很希望能去体验下选择一的生活。
- 选择一:回归老家田园生活,少许积蓄即可吃喝无忧。比如我回到老家农村,一个月花不到几百块,米和菜基本都是自己家种的,其它基本没有什么消费。回看数千年历史,没有哪个时代能够像现在这样,只需花费极低的时间投入即可满足日常温饱,无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耕种,然后探究在田园环境下就可以实现的追求(游戏/读书/诗词歌赋等),基础的自由成本非常低。但实现这个的挑战不在于钱财的限制,而是敢于忽略当下传统价值观的束缚,我们太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了,要赚更多钱、要过的比别人更好、赚比别人更多的钱、住更大房子、开更好的车、上更好的学校。所以与其说财务自由最终目标是金钱,不如说是可以不用为了钱而做出价值观的妥协,包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工作、受影响的注意力、妥协自己情感自尊、干自己不想干的事、和不喜欢的老板或同事工作。
- 选择二:当前环境下,被动收入满足日常生活开销。在不改变城市,不大幅改变消费习惯的情况下,不购买奢侈品不涉及高额支出,哪怕没有了主业工作,依靠投资/房租等被动收入满足日常的基本开销(吃/住/玩)。进入这个阶段后,没有工作也可以长久生存下去。
- 选择三:被动收入大于主业收入。基础条件同选择二一致,差异在于被动收入大于主业工作收入。进入这个阶段后,工作与否将成为一项可以自由选择的事情。
- 选择四:财富自由(钱用不完)。进入这个阶段后,是找到一份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顺带赚了用不完的钱。
- 路径:钱会去什么样的人口袋里?并不是努力、辛苦。
- 工作储蓄:出卖自己的时间换取报酬,仅能实现一和二的财富自由。
- 我们基本能根据一些简单信息判断一个人未来的财务状况。比如我的同事们、我的亲戚、家人、老乡。大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工作,极低概率财务情况会有很大变化。但其中少数人,我们可能会觉得对方未来必定出人头地,甚至财务自由。
- 你如果都不敢想实现财务自由,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你如果一年到手工资二十万,你每年目标是存10万,大概率能做到,而只会做到这个程度,哪怕你中途因为意外之财超过这个数,最终也会回归到这个数。
- 投资目标是为了改变财务状况,而不是保本。你的目标如果是保本,你就只会选择储蓄、债券等方法,就会自动远离那些听起来就风险高的标的。我们父母辈基本都是这类情况,可想而知财务状况基本没变化。实际应结合自己财务情况和风险接受情况去配置合理资产。
- 财务自由利远大于弊。资本家都是恶毒的、有钱就失去快乐、就找不到真正爱自己的人、身边关系都不纯粹、那样很辛苦健康会损失、我对现在生活很满足不需要那么多钱、安全存在威胁等等论点都是影响我们达成目标的负向思维。想想那些能激发你财务自由行动的事情,衣锦还乡、年轻有为、梦想之车、花园别墅、环球旅居,可以不工作做自己各种感兴趣的事情,可以轻易帮助各种有困难的人等等。
- 从白日做梦到努力行动。从想要到行动到把财务自由作为长期追求目标。归零心态、开放态度去接触一切可以改变财务状况的事情,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多试错、多积累资本,付出你所有的时间、精力、资源。
- 快速扩大那些确定性高的赚钱方法。无论是投资中港股打新、美股指数定投,都要做到极致。创业也一样,打通某条路径后就需要快速复制扩张。
- 积极乐观包容心态把握新机会,哪怕有一定风险。大爆发前夜的时候进入,比如抖音、公众号、直播、比特币、AI等,不要等待,不要把一切准备就绪,先冲进去干中学。
- 模仿成功人士。通过传记/访谈等渠道学习、理解、模仿成功人士,多接触各种优秀人士。远离抱怨、消极、犟种、喜欢争执、难以改变、认知差的人,不要试图主动去改变他们。
- 我一定会成为成功人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按照上面的方式做,你会进入到一种高度确定性的状态,因为你相信这些做法是正确的先进的具有优势的,同时伴随着未来生活、财务、健康、事业等方面时不时给你一些惊喜。
- 投资理财:用自己的钱赚钱,能实现三的财富自由。
- 创业上市:解决大部分人的痛点问题,实现阶段四的财富自由。
- 对当前时代的机会多去尝试。比如早期微信公众号、前些年抖音、现在AI等。
- 节流(储蓄/控制支出)有局限性,开源(理财/创业)却没有。
- 工作储蓄:出卖自己的时间换取报酬,仅能实现一和二的财富自由。
- 关键风险:经济下行、货币贬值、失业、战争。
- 未来:财富自由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钱是工具,不是目的。当你赚了很多钱,你会干什么?
工作储蓄:能赚钱的时候好好赚钱和存钱
策略一:做到行业顶尖收入
- 选择一个有长期发展前景好的行业和岗位,做到行业专家。可能的话多要一些股权/期权,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 持续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并将其做到优异,让自己每年能够持续获得高绩效和薪资。
策略二:能赚钱的时候好好赚
- 任何赚钱方法都是有时效性的,在能赚钱的时候好好赚钱。因为先发优势/运气/信息差/年龄优势等原因,事业收入是典型的有时效性,在能够赚钱的时候努力做到极致,因为后续可能就不赚钱了,因此千万不要在很能赚钱的时候辞职、干其它事情。人生主要赚的钱可能就是某几年的。当然,不能通过牺牲健康、家庭的来赚钱,不可持续。
- 穷人为什么会更穷。因为大多数穷人从事底薪工作,必须花大量时间工作才能生存。缺钱让他们无法通过接受培训或获得资本从事高薪工作。
- 谨慎跳槽,基于概率进行工作机会决策。
- 工作收入有显著天花板,无法让我致富。
- 工作薪资是有上限的,上限往往是百万千万级别。工作本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再把部分你所创造的价值的小部分分给你。一个人在企业中最大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千万到亿级别为天花板,比如上市企业CEO、细分行业顶尖人才。也就是工作薪资只会小于这个数,正常天花板在百万到千万级别。
- 能拿到百万千万级别薪资,是需要按照最高个税扣除近一半。也就是你收入100万,到手最多只会有50万左右。而且往往这个薪资收入的企业都需要被审计,很难像小公司一样避税。往往高收入人群的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差距会比较大。月实际收入 = 月总收入 – 工资个人所得税 – 五险一金(个人部分)。计税方式:工资 = 本年应税收入合计 x 税率(年度) – 速算扣除(年度) – 往月预扣个税合计。本年应税收入合计 = 本年收入合计 – 本年社保公积金合计(个人) – 本年起征点 – 其它免税合计。税率与速算扣除:0-3.6w(3%),3.6-14.4w(10%,2520),14.4w-30w(20%,16920),30w-42w(25%,31920),42w-66w(30%,52920),66w-96w(35%,85920),大于96w(45%,181920)。
- 为什么国内如此高的个税?国内的个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结合方式,5%-45%。1950年时确定的,当时企业所得税是55%。国际上大多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是低于企业所得税的。但现在我们的企业所得税已经降到25%,个人所得税还是45%,高于大多数国家的25%。导致出现各种避税方式、跨国公司总部设在境外,也抑制消费需求。
- 充分利用好正规退税方式。高层次人才退税计划;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2k;住房贷款利息1k;住房租金1.5k;赡养老人3k;三岁以下婴儿照顾2k;大病医疗;继续教育;养老金:每年交1.2w,退税5.4k;
策略二:有钱的时候多储蓄
- 关注储蓄率。财务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存钱。当你有一定积蓄时,你会自然而然的控制消费,你会喜欢上看着数字的变化。
- 预留应急资金。世事难料,预留一部分可立刻提取的资金是高优必要的。早期没钱可以考虑使用信用卡/信贷额度等手段,后期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放在随时可取的理财产品中。
控制支出:钱花在更有长期价值事情上。零负债,严控长期费用和大额支出,借钱借急不就穷
策略一:零负债,不借钱,不外借
- 零负债:不借款消费,及时还钱。不预存消费。
- 优先使用自己的钱,不借款消费,尤其是高息债务。
- 注销掉所有信用卡(信用卡的积分累积以及满多少分免年费等都是诱导消费陷阱),将花呗等付款方式优先级调到最低。还清所有消费贷,避免使用各种分期业务,哪怕低利率。
- 房贷利息比你想的要高。
- 负债是一种束缚
- 不预存消费。避免向理发店、健身房、教培、饭店会员卡内存钱,非要存也观察该店开店时间、超常规折扣并要严格控制充的数额,避免对方跑路。
- 优先使用自己的钱,不借款消费,尤其是高息债务。
- 避免向他人借钱
- 借钱给他人时,借急不借穷
- 不要借钱给任何人消费,不要借钱给明确还不上的人,除非打算把钱送给对方。
- 若是没钱吃饭、生病住院可以酌情借
策略二:严控大额或长期支出
严控小额但长期费用
水电煤物业:电费远大于其它几项,谷电是峰点的一半。
自动续费:避免各种使用频率低的会员软件的自动续费。
严控大额支出。
控制住大额支出,不要在大额支出上犯低级问题,就能极大降低个人财务风险。
- 对大额支出建立正确的认知。如果将生命中的所有支出做成饼图,可以发现房子、车子、结婚是最花钱的地方。且往往是在你有了点积蓄的时候就有事需要消费掉,最开始你只需为自己花钱,后来要为伴侣,再后来要为孩子,以及双方父母,甚至双方祖父母。日常生活消费占比并不高,因此控制好大额消费是最好的理财方式。
- 贵的东西不仅仅在于售价,后续的维护成本也会非常高。
- 当这个贵的东西提高了社会地位,让你觉得有面子后,往往需要搭配其他物品才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 ? 贵的车:买过一辆保时捷718 Boxster,花了接近80万。对比梦想之车兰博基尼Huracan的数百万售价,显得经济实惠。80万,那我哥工资举例,需要十年不吃不喝才能够买得起。比如那辆保时捷在花费了我80万之后,保险每年一万多,保养一次居然五千,市区开百公里20多个油,两周就要加一次油。最后卖的时候,只卖了五十多万,亏了二十多万。之后你再开保时捷出去玩,得住更好的酒店吧,不能像以前一样住如家汉庭了。
- ? 贵的房:我的房子其实并不贵,但大小和别墅差不多。让我提前感受到别墅的问题。首先就是装修,当面积大了之后,单价不贵最终总价也会很贵,比如铝合金窗户得五六万、中央空调得五六万,大牌电器每一个都是万为单位,当时咨询了地暖价格,不能关得连续开几个月,每个月成本得3000。最后装修花了80多万,这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给我妈买的房子也才这个价格。还有物业费、清洁费、水电煤费用等等,因为房子大了之后都会贵很多。这些从当时经济好、事业发展顺利角度看都是小钱,一旦经济危机,都是很夸张的费用,真应了以前听到的一个笑话,别墅送给你住你都住不起。
- ? 结婚:在农村,结婚是能够赚钱的,因为场地和酒席成本非常低。在城市,往往是亏钱的,尤其是对婚礼有追求的人。从婚纱、钻戒、场地、婚礼场景、司仪拍摄、酒席,每一笔都不是小费用,关键大都是一次性使用。
五险一金是社会福利保障,需要长期缴纳。
上限1.8w。个人缴纳,最高 7,361.65,最低 629.76。单位缴纳,最高 10,727.2,最低 1,279.38。个人+单位,最高18,088.85,最低 1,909.14。缴费基数:养老金/医疗金/失业金缴费基数一致,上限为23年全市平均月工资(8310)的三倍,为24930。下限为22年平均月工资(8020)的60%,为4812。公积金缴费基数,上限为23年非私营单位月平均工资三倍,为39530。下限为杭州市最低工资2490。
- 养老金:在工作时个人和公司同时缴纳,退休时可以按月提取退休金。必交,在发达城市缴满最少15年。
- 个人+单位,最高 5,484.6,最低 1,058.64。个人缴费:基数 x 8%,最高 1994.4,最低384.96。单位缴费:基数 x 14%,最高 3490.2,最低 673.68。
- 需要缴满15年,退休后才能终身享受养老金。未满15年,会把个人账户的钱退给你,单位缴费的部分就没有了。超过15年,交的越多,退休拿到的就越多。
- 退休时的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 = (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上一年当地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工资)/2 x 缴费年限 x 1%。本人指数化工资 = (自己工资 / 社会平均工资) x 退休时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假如两个人缴费年限、缴费金额都一样,但在两个不同地方,当地平均工资高的地方,最后领到的养老金就越高,相差非常大,因此应该优先选大城市交养老金。
- 无论在多少个地方交社保,最后只能在一个地方退休。最后参保地有没有累计缴满十年,缴满了就在参保地领,没有缴满就在户籍地领。在一个城市缴满十年,就在该城市领退休金。在多个城市缴满十年,在最后缴满10年的城市领养老金。都没有缴满十年,在户籍地领养老金。男性满50岁,女性满40岁,才第一次到大城市交养老保险,只会有养老保险的临时账户,这类人群是无法在大城市退休。
- 医疗金:在工作时个人和公司同时缴纳,生病时大部分费用可以报销。必交,不要断。
- 个人+单位,最高 2,866.95,最低 553.38。个人缴费:基数 x 2%,最高 498.6,最低 96.24。单位缴费:基数 x 9.5%,最高 2,368.35,最低 457.14。
- 经验
- 报销范围:医保目录内、合规用药、有限额。
- 当年账户用来买药/门诊等,历年账户可以用来做家庭共济。
- 中断缴费就没有职工医保待遇,就医和购药无法医保结算。中断三个月以内,可以补缴,补缴只能次月生效。断缴期间花费无法追溯报销。补缴月份可累计到实际缴费年限中。中断四个月及以上,续保后次次月才能享受职工医保待遇。
- 辞职后可以交灵活就业医保,灵活医保次次月生效。
- 退休时,需要实际缴费满十年。
- 异地就医/购药:浙江省内无需备案,省外需要先备案,不备案就需要自己先付20%。
-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门诊/药店费用,统筹费用用于住院和大病。简单讲,几百块起付线以上的住院/门诊费用,80%以上的费用是可以报销的,剩下小于20%的费用可以用自己个人历年账户支付。
- 缴费:每月按照工资标准(最高2.5w),个人2%进个人账户(最高500),单位9.5%进统筹账户(最高2375)。
- 住院医疗:三甲医院:起付线800,800-4w个人承担18%(退休的话14%),4w-40w个人承担12%(退休的话8%);其它医院:起付线500,500-4w:16%(12%),4w-40w:10%(6%);社区医院:起付线300,300-4w:16%(12%),4w-40w:8%(4%)。
- 门诊医疗:起付线,在职600,退休200。三级医院:个人24%,退休18%。其它医院:个人20%,退休14%。社区医院:个人14%,退休8%。
- 大病保险:基本医疗报销后,个人支付的钱还是很多的情况下,会做进一步报销。低保户等起付线7500,7500-10w(个人付20%),10w-20w(15%),20-40w(10%),40-60w(5%)。在职,起付线25000。退休,起付线13000。个人支付比例相同,2.5w-10w(25%),10w-20w(20%),20-40w(15%),40-60w(10%)。其它(少儿/大学生等无工作),起付线25000,2.5w-10w(30%),10-20w(25%),20-60w(20%)。
- 生育保险也是在医疗金中,生孩子的检查/手术/住院基本都能报销。
- 居民医保:非从业人员缴纳。主要住院和大病费用,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低(上限5000)。
- 失业金:每个月缴48.12-249.3,被动失业后可以按月领2241。
- 缴费:个人+单位,最高 249.3,最低 48.12。个人缴费:基数 x 0.5%,最高 124.65,最低 24.06。单位缴费:基数 x 0.5%,最高 124.65,最低 24.06。
- 只有被辞退才能领,主动离职是无法领的。
- 没有缴满一年,无法领取。1-5年,每缴半年可领一个月。5年以上,每缴8个月可以领一个月。最多领24个月。
- 每月领取金额是杭州最低工资(2490)x90%=2241元,按月发放。
- 公积金:每个月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249-9488,只能在购房或者还贷时使用。
- 缴费:个人+单位,最高 9488,最低 249。个人缴费:基数 x 5-12%,最高 4744(39530×0.12),最低124.5(2490×0.05)。单位缴费:基数 x 5-12%,最高 4744(39530×0.12),最低 124.5 (2490×0.05)。
- 只能买房的时候提取,其它基本任何情况都不能提,所以要慎重使用。比如在工作期间不要提前把房贷全部还完。
- 老公的房子提前还房贷后,老婆的公积金的钱是可以提出来的。
- 工伤保险。个人无需缴费。单位缴费:基数 x 0.2-1.9%。
策略三:钱优先花在有价值的地方
- 钱只有花的时候(流动)才有物理价值。将钱花在那些长期来看都能带来积极影响的地方,那些长期需要高频使用的产品。否则,那串数字只有心理作用。不要陷入极端,只进不出,变成守财奴。我花钱的逻辑遵循自己的几个长期目标。
- 花钱节省自己时间(幸福生活):定期找人打扫卫生、点外卖、货拉拉让人搬运、自驾将车用板车运到目的地。选择更快的交通方式,打车而不是公交、更快的动车、直飞飞机等。
- 花钱去体验买开心(环游世界):美景、美食、贵宾厅、去不同地区感受不同风土人情等。
- 花钱提升自己(探索世界):书籍、电影、各种爱好等。
- 花钱赚钱(财务自由):见投资部分。
- 花钱让自己更健康(身体健康):健康房、健身器材、药品、保险等。
- 花钱提升自己事业(事业有成):电子设备、电脑、服务器、MBA等。
- 为别人花钱。送朋友礼物,让家人健康。
- 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花合适的钱。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不要想着等存够钱了再去旅行,那个时候要么你旅游不动了,要么没游玩的心气了。
- 不要买与自己身份不匹配的东西。比如公交车上的LV,出租屋里的戴森,朋友圈里的米其林。
- 消费区分欲望和需求:选择必要而非想要。
- 衣服的标准是舒适,而非名牌。
- 食物的标准是健康,而非好吃。
- 车辆的标准是安全,而非彩电大沙发。
投资理财:让钱生钱,创造工作外的被动收入
在我之前行为中,钱主要就一个用途,就是消费。而我的钱在之前主要来源有且只有一个,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去工作赚取。虽然收入还不错,但单一收入带来的稳定性风险较大。投资是理想的第二收入来源,我有足够的资本积累(且可以长期投入)、不断的主业收入(且没有大额支出)、能够不断迭代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年轻能承受各种投资错误。
回归理性经济数据

其它优势资产


股票市场





- 定义:投资是经过分析,大概率能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如果金钱远离你,这是一种负债。如果金钱流向你,这是一种投资。
- 衡量:经过多个周期后,能够跑赢大势、实现绝对盈利、解决财务问题。
- 解决财务问题:不要讲什么盈利比例,我持仓中随便截个图都是百分之大几十的收益,要看盈利绝对值,以及这个绝对值是否能解决你当前财务问题,如果不是都是在刷流氓骗自己。
- 股市于我来说,不仅仅是赚钱。股市是认知变现的最佳场所,所有的决定都会立马得到市场真金白银的验证,每一次的失误都能让自己认知得到完善。一切可以通过收益说话,浑水摸鱼、短视、运气在这里都不可持续,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将会得到惩罚,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坚韧、毅力、金钱观、沟通能力、人品等。就像我选择网络安全行业一样,让一个人能拥有超能力。
策略一:尽早尽可能多的风雨无惧投资美股大盘指数基金
- 美国股票市场成立以来整体趋势一直上涨。A股十几年前是三千点,现在还是三千点,而美国和香港大势上翻了数翻。股票代表这些企业股权,作为企业股东获得利润分红,股市的发展约等于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分红。1、美股并不只是代表看好美国。美股有大量来自全球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面向全球销售(美国以外收入占四成以上),享受世界经济红利。而A股企业都是国内企业,海外收入占比太少。美国一直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点中国有追赶,但国内大科技公司也都是美股企业)。企业资产以及生产的产品随着良性通货膨胀而升值。2、完善的上市、退市、惩罚及衍生股票制度,美国一直是三千只股票左右,每年退市和上市基本保持一致数量,优胜劣汰。A股上市需要有盈利要求,导致大批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不满足大都去境外上市。A股业绩不好、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大股东套现查处惩罚力度不够,退市制度不严格。利润不分给投资者。大量国企经营效率低。3、长期资金。全球的投资者。美国有跟股市体量大体相当的私募基金。以及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保险金作为长期投资资金,只要这些人在工作就会不断买入。
- 买大盘指数基金(S&P500/Nasdaq100/VGT)就是买美国整体股市。收益超过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90%以上主动管理型基金表现落后于标普500);买卖成本低;
- 尽早尽可能多的投资。
- 对于资金来说,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大部分时间市场都是上涨的,涨幅最大的往往是少数时间,因此指数基金投资最重要的是需要尽可能早尽可能多的去投资。
- 避免将已有的资金进行定投,但可以将新储蓄的资金进行持续投资。定投本质是在赌股票市场会下跌(用行动在预测市场的涨跌,长期不可持续),通过分时分批买入能在下跌时降低买入成本。但历史任何一年,下跌的概率是23%,上涨的概率是77%。在股市上涨的时候,定投的方式会让你错过更早买入的机会和更高的收益。此外,分批买入会让你手握大量现金。分时的间隔也很难确定,太长后续成本会更高,太短和一次买入的差别不大。分批买完之后,市场大跌的话,和一次性买入大跌结果一样。任何12个月内,平均买入策略的收益比一次性买入策略的收益低2%-4%,收益低的时间占比超过60%-80%。
- 例外情况是当你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阶段时,需要持币观望下。
- 风雨无惧持续买入,不卖出,长期持有。可能在某些年份会下跌40%,不要慌。1、从历史情况来看,世界总是会回归正轨。2、如果没有回归正轨,这钱也没啥用了。
策略二:合适资金选几家伟大企业在低价时重仓买入并长期持有
知道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不买,知道买多还是买少,亏了赚了都能有准备,操作不会因外界影响。
- 合适的资金:长期稳定的底成本现金
- 不要拿短期要使用的钱去投资。比如要买车、看病、买房、借给别人的情况。
- 不要投入很多钱,真是这块料是能够很容易把钱赚来的,不要持续给股市加钱。也不能太少的钱,否则赚了亏了对你的财务情况都没有任何影响,还错过了关键机会点。盈亏波动能够接受的了,这些钱的输赢不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 不要加杠杆,让自己留在牌桌上。这里杠杆包括借钱、替他人炒股、融资、杠杆ETF、期权等。(8w)
- 选几家伟大企业
- 股市极大降低了我们投资伟大企业的门槛,让我们可以分享伟大企业的成长红利。我们大概率成为不了专业投资人,但我们却能给我们心中的伟大企业进行投资。我们大概率也入职不了这些伟大企业,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投资持有这些企业的股票以及其成长带来的利润分红。
- 伟大的企业不会很多,往往就那几家。选择的公司越多,虽然选中某个成功的企业概率更大,但同时意味着你的仓位分散,哪怕涨幅不错,最终绝对收益也不会很多。真不会选就看看照着那些头部投资机构学习下,美股中超过一亿持仓的基金是需要通过13F公布持仓以及变化的。不要道听途说选公司。
- 买入一个真正的好公司什么时候都不晚
- 过去一直持续稳定的赚很多钱,而且赚钱增速非常快,技术壁垒非常高,管理者坦诚/创新/充分利用资金,有定价权,行业龙头,不要觉得已经是龙头没有上涨空间,赢家有长期领先优势。
- 股市极大降低了我们投资伟大企业的门槛,让我们可以分享伟大企业的成长红利。我们大概率成为不了专业投资人,但我们却能给我们心中的伟大企业进行投资。我们大概率也入职不了这些伟大企业,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投资持有这些企业的股票以及其成长带来的利润分红。
- 在低价时
- 在坏消息出现时,市场出现非理性大跌时买入。无法避免大跌,大跌往往伴随着大涨。不要随时入场买入,尤其在市场疯狂上涨的时候,见到的任何一个人都在讨论股票赚了多少钱时。整个大势低迷期间买入股票(宏观、大盘、板块、平台、资金、业绩、MACD/BOLL/KDJ/RSI)。比如特朗普要对全世界国家商品征税,战争(俄乌/中东)、关键经济指标走弱等。对于坏消息反应过度,对于好消息反应迟钝。不要害怕会一直跌下去,现实中财务最成功的阶层,就是优秀企业的持有者,他们在面临困境时,通常会选择坚守,很少会止损等好了再说。世界不会失控。优秀的公司碰到短期问题时往往是比较好的投资时机:小米汽车安全个例导致的舆情事件。
- 逆人性才能赚到大部分人赚不到的钱:如果你能克服大部分人都会存在的人性问题,比如贪婪恐惧、趋利避害、骄傲自大,那你就会比他们更有优势。损失一块钱的痛苦要远大于赢得一块钱的快乐。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是盈利所带来的喜悦的两倍以上。
- 不要选择在大势跌的时候卖出,想着等上涨的时候再买,首先你无法预测上涨,其次大跌伴随的是大涨,大涨就不会是正常价格,大涨时买入就会出现典型的高买。
- 不要与不富有的人交流投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们受身边人的影响,产生一些错误的金钱观,如果听信这些人的,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成为他们,向他们的财富一样平庸。
- 严格禁止在脱离历史价格区间的高点时买入。(20年中概股20w)
- 没有低价时,就持币观望。个股投资时,不需要做到大部分股票和大部分时间都是赚的,而是等待好的机会在少数时间少数股票上大赚,其它时候要习惯大部分时间是持币等待低价机会。
- 在坏消息出现时,市场出现非理性大跌时买入。无法避免大跌,大跌往往伴随着大涨。不要随时入场买入,尤其在市场疯狂上涨的时候,见到的任何一个人都在讨论股票赚了多少钱时。整个大势低迷期间买入股票(宏观、大盘、板块、平台、资金、业绩、MACD/BOLL/KDJ/RSI)。比如特朗普要对全世界国家商品征税,战争(俄乌/中东)、关键经济指标走弱等。对于坏消息反应过度,对于好消息反应迟钝。不要害怕会一直跌下去,现实中财务最成功的阶层,就是优秀企业的持有者,他们在面临困境时,通常会选择坚守,很少会止损等好了再说。世界不会失控。优秀的公司碰到短期问题时往往是比较好的投资时机:小米汽车安全个例导致的舆情事件。
- 重仓买入
- 买入后下跌可以继续分批买入。个股波动大,不像大盘大部分事情是上涨的。我们无法预测是不是到底了,但通过分批买入(低位多买,高位少买)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 不做空,无论是看空ETF或者期权PUT。
- 长期持有
- 把自己当成该公司员工/所有者。要把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当成一级市场实业投资,以买入一家企业的股份,或者加入一家企业成为合伙人去投资。买入你希望去但现实让你无法去的公司,相当于这股票是这家公司给你发的。买入一家股票,就是买入一家企业的一部分,分享伟大企业的成长。
- 个股大部分时间是不赚钱的,只有少数时间是赚钱的。我们无法预测市场的短期波动,但有大量人员/工具都在短线操作,不要预测短线涨跌,依靠当天交易来赚钱谋身,和赌博没有本质区别。交易的频率越高,失败的概率也越高。我们看好企业长期发展,耐心长期持有将成为我们的竞争优势,买入后,不要短期操作,需要至少持有几个月甚至一年,再考虑卖出。股市短期是红海,长期是蓝海,因为关心眼前的人要远多于着眼长远的人。短线要在整体是上升趋势中操作,不要在大局下跌趋势时操作短线(2w)。超短线操作时,需要在触底有上升趋势时买入,开始从顶点下跌趋势时卖出。基于趋势的短线投机可行性的基础:大众的从众心理能使得股票趋势会在短期内得以延续;不同信息获取速度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差异;
- 避免靠消息面炒股。不要和别人交流炒股,不要被他人的信息影响,尤其是对方就没怎么赚到钱。很多时候并不是消息太少,而是消息太多。
- 避免急跌时的恐惧卖出
- VIX(恐慌指数):大于40有抄底机会,小于12可能在高位。类似财产或医疗保险,股票市场的保险机制就是通过交易Put(看跌期权),其中买入保险(Put)的往往是基金和投资者,而卖出Put的是市场保险公司。而保费则是这两者每天动态博弈的结果决定的,CBOE会每15分钟公布一次,就是Spot VIX。对近30天保险价格去除标的价格和时间因素后的抽象,代表大部分参与者认为市场年化下跌百分比是多少,以此决定保费水平。例如VIX是20,代表参与者认为市场一年会下跌20%,这个期待永远比市场的实际波动率要高,因为Put seller有资金成本、机会成本和恐慌溢价。VIX会反应市场对保护的需求程度以及市场的流动性水平。
- 认清短期涨跌本质。
- 涨跌就像是每天有人在你们门口大喊你房子的价格,有时候乐观有时候悲观,但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下跌后悲痛欲绝,上涨后欢呼雀跃。公司还是那个公司,经济还是那个经济,不会因为急跌变更更差,也不会因为极涨变更更好。反应的知识投资者的情绪波动。
- 影响股价涨跌最核心的是估值和流动性。
- 股价能跌多深是由最恐慌的人决定的,市场极端价格是由最大的傻瓜决定的,所以一般都会超涨或超跌。
- 用不着羡慕没有买到但涨幅很大的标的,我们的目的不是抓住所有机会。大部分时候可以空仓,抓住少数机会即可。看不清后续的发展,哪怕涨跌再大这钱也不是你该赚的。市场不缺少机会,并不需要抓到每一个上涨,躲过每一个下跌,没必要在每一只股票上赚钱
- 涨跌的比例意义不大,绝对盈利才是硬道理。
- 下跌50%需要上涨100%才能回本。下跌10%需要上涨11.11%回本,下跌20%需要上涨25%回本。
- 卖出。
- 以下情况酌情卖出。
- 大幅盈利(>100%),不要亏损本金,及时止盈,做成负成本
- 当你那不联系的亲戚都开始知道股市赚钱,要进来买时,就可以撤出了。当铺天盖地牛市论据时,就差不多见顶了。当人们为长期悲观寻找理由时,差不多就到底了。
- 股票是炒预期,往往预期实现前价格已经在股市中体现了,预期实现的时候要兑现
- 公司本身运营恶化、有更好的选择
- 以下情况酌情卖出。
策略三:认购高增长行业龙头港股IPO并在首日卖出


- 对于普通人来说,从概率角度看,港股是最优打新市场,存在高中签率和收入涨幅概率,可以实现稳定套利。
- 看大趋势,打新回暖时可以重注。
- 选股
- 核心原则:高增长行业的龙头(行业增速大于20%;市占率大于20%;业绩增速大于20%;毛利率大于40%)
- 风口热门行业:AI、生物医药、科技、消费、金融科技
- 招股书关键信息
- 配绿鞋(超发股票实现在破发时买入稳定股价)
- 大牌承销商: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中金、海通国际、招银国际、瑞信、汇丰
- 明星基石投资:红杉、高瓴、阿里、腾讯
- 发行价/增发权/超额分配
- 发行价:多地上市比较折价情况;
- 市盈率/市净率:比较对标公司;
- 盈利/收入/现金流增速情况
- 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的认购人数/认购倍数;
- 关联分配;
- 禁受承诺:查看管理层、员工、基石投资者禁售不少于半年。
- 承配人集中度
- 避免筹集资金用于还债的股份
- 避免存在重大未审理完案件、审计异常信息
- 历年新股数量:17-20年上市数量最多;21、22、23年持续下降,首日涨幅也持续下降。
- 16年77,17年137,18年197,19年151,20年142,21年97,22年75,23年68,24年一季度30。
- 上市时如果大量新股会影响资金流动性
- 配售
- 公开发售(面向个人散户投资者):国际发售(面向机构投资者) = 1:9
- 其中仅占10%的公开发售(面向个人散户投资者)部分,又分为甲乙组,各占50%
- 500万以下为甲组,以上为乙组,顶头锤为乙组最高档。
- 因此当遇到确定性比较高标的,应该融资上乙组。融资成本低,同时中签率低,最终风险并不大。
- 乙组认购不足,甲组超额认购,则会将乙组不足部分分给甲组,反之亦然。都不足,上市失败。
- 平均认购人数与募资额:20年、21年认购人数超过10万,其它年份均在几千到两万内。
- 16年0.51:24.5;17年1.26:8.5;18年1.3:14.5;19年1.77:20.3;20年10:28.2;21年16.9:34.4;22年0.7:13.3;23年0.59:6.8;24年一季度1.24:4.4;(万:亿)
- 认购倍数和涨幅存在正相关性:大于2倍的都还不错,500倍以上涨幅近50%;
- 2倍以内173家,平均涨幅-1.1%;2-15倍339家,平均涨幅18.2%;15-50倍188家,平均涨幅8%;50-100倍54家,平均涨幅9.4%;100-500倍132家,平均涨幅12.8;500倍以上77家,平均涨幅47%。
- 其中倍数(<15)不多但融资额高(7.2亿以上),平均涨幅-1.3%,破发概率40.9%。
- 回拨(重新分配机制)
- 认购倍数在1-15倍间,1:9;15-50倍,3:7;50-100,4:6;100以上,5:5;
- 套路回拨(该给散户的不给,往往意味着上市首日涨幅较好)
- 公开发售(面向个人散户投资者):国际发售(面向机构投资者) = 1:9
- 中签
- 整体中签率接近60%
- 一手中签率:20年和21年很低(因为认购人数大幅新增),24年开始恢复。
- 16年79%,17年74%,18年61%,19年59%,20年34%,21年27%,22年57%,23年58%,24年一季度40%
- 打的越多,单手中签率递减,整体中签数量递增
- 热门股(高认购倍数)的中签率越低,历史数据看风险越低,因此得打的越多才能中签
- FINI:2023年11月开始已经无法多户,同时结算周期缩短,打新成本和风险均降低。
- 整体中签率接近60%
- 卖出
- 优先暗盘卖出,最晚首日卖出,严禁长期持有。
- 首日卖出情况
- 各券商暗盘价格存在价差时,且有大批量扫货人员,可首日再卖。
- 暗盘没有涨到其A股价格,可以留到首日再卖。尤其是体量大的行业龙头,只有在首日会被海外机构买入。
- 暗盘涨10%以上,首日往往涨更多。(观察)
- 平均首日涨幅:最低三年19年,22年,23年。24年开始大幅增加。
- 16年12%,17年18.6%,18年16%,19年9%,20年17.6%,21年11%,22年5.6%,23年2.9%,24年一季度20.7%
- 根据历史打新经验,绝大多数股票IPO价格就是其几年内的巅峰。因此严格遵守打新原则之一就是得在IPO首日或者暗盘日卖出,特殊情况下可以等待几天时间(比如三花智能)。真看好该企业,等IPO后一段时间后再考虑买入。
- 复盘
- 配售结果在暗盘结束当日公布
